YouTube共同创办人陈士骏可说是最早成名的台湾之光。他8岁起移民美国超过30年后,于2019年搬回台湾。在2020天下经济论坛(CWEF)冬季场的论坛上,陈士骏强调,他希望帮助更多优秀台湾年轻人连结资源,找到面向世界的机会,但他也点出募资环境的困难,更难得披露YouTube当年与Google谈判并购的过程,希望能帮台湾创业找出路。
我在台湾出生,8岁移居芝加哥,后来搬到加州加入PayPal。那时候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(Elon Musk)、PayPal共同创办人提尔(Peter Thiel)等,目前全球知名投资人都是从PayPal出来的。
一开始回台湾,其实是因为YouTube。我跟共同创办人2005年创办YouTube,一开始本来想做的其实是约会网站,后来才变成综合性的内容。2006年被Google收购之后,他们希望YouTube国际化,我就在2007年回到台湾。
因为YouTube的概念,其实是非常全球化的。全世界任何人不管在哪里,都可以随时上传影片、随时观看影片。YouTube在哪里落地,我们都希望可以亲自到那个市场。另一位创办人贺利(Chad Hurley)负责欧洲市场,我就负责亚洲市场。
其实一开始会选在台湾打开市场,最主要的原因,其实是希望可以有一个中文网站,可以作为未来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。同时,我们也在台湾网站发现,有非常多内容是来自日本跟韩国。
我后来就想,接下来该做什么?
台湾不乏优秀工程师,但募资环境远远落后
就发现,其实在矽谷有很多台湾背景的人,他们创业成功率其实比日裔、韩裔或是香港裔美国人都高,包括畅销电玩游戏《吉他英雄》(Guitar Hero)、红杉资本(Sequoia Capital)都有台湾人身影。
我那时候就在想,为什么在台湾,好像很少能够创办面向全球市场的产品,但却有很多来自日本跟韩国的公司,一开始就是面向全球的。
去年8月我全家搬回台湾,我希望学习跟努力的是,如何帮助台湾从这块土地开创出更多全球性的公司。
我跟许多朋友在美国最常讨论的问题,就是在台湾为什么这么难创立公司?
在矽谷创业圈,大家觉得最困难的是聘请到厉害的工程师。这就是为什么到矽谷的工程师,一开始工作就可以有10万美元年薪。而矽谷的人到了台湾,就会发现这里有非常多很棒的工程师,尤其是软体创业,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开始。
等真的到了台湾后,才发现美国跟台湾有很多环境差异。在从机场到矽谷核心城市之一帕洛阿图市(Palo Alto)的101号公路上,沿路就可以看到美国升阳电脑(Sun Microsystems)、惠普(HP)等等大公司。
在募资环境上,台湾大概落后矽谷20至25年。
在1995年、1996年雅虎刚开始的时候,当时私募基金或是愿意写支票投资的人不太多,我想现在台湾就处于那个阶段。
一件简餐店里的并购案,看矽谷投资环境成熟度
在台湾这类种子基金可能还是2000万、3000万美元规模,但在美国的天使投资人,很多可能已经愿意提供1亿,甚至于40亿、50亿美元的资金。这是我过去几年看到的大笔投资。
我们当初跟Google要谈并购的时候,从开始接触到最后在华尔街公告,前后不到72小时。
我们约见面的地方,是在我们两家公司中间的一家Denny's快餐馆。我们选在那,就是因为绝对不会有人想到,Google跟YouTube的CEO,居然会在一家都是大学生的简餐店里,谈16.5亿美元的并购案。
就是因为矽谷的速度很快,我们不希望让别人知道。整个并购在两、三天之内发生,这样规模的案子在台湾是无法想像的。
我强调Denny's,就是想凸显矽谷的募资与并购环境已经成熟到,在你身边的一家小餐馆就可以发生很大的并购案,台湾的环境还没赶上。
搬回台湾这过去几个月,我才开始摸索身为台湾企业要怎么募款?怎么找天使基金?怎样找到愿意冒险愿意参加新创公司的人?
往前看,我很想去担任桥梁的角色。第一步就是认识在台湾的工程师,尤其是跟一些创业家碰。他们的背景跟我类似,可能跟台湾有渊源或在台湾出生。
我想要做的,其实就是引入很多人脉。把台湾工程师跟矽谷的投资环境对接起来。当一个桥梁,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,让来自台湾的工程师也能够有矽谷的创业精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