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R真的傷眼嗎? 業內人士:VR藍光輻射成倍增加,危害遠遠大于手機、電腦,嚴重可致人失明! “VR成像裏藍光的危害要比人們用手機或者看電視更大,極端嚴重情況下可能致人失明。”談及VR設備可能對健康産生的“負作用”,3Glasses聯合創始人、CTO黨少軍顯得有些憂慮。 當VR玩家沈浸在視頻或者遊戲中時,他們並不會考慮太多這種虛擬現實影像給眼睛帶來的壓力。 然而“VR傷眼”絕非危言聳聽,在VR設備尚未大規模普及的情況下,很少有廠商主動重視藍光對人眼的影響。 VR藍光傷害既特殊又直接 “‘藍光’指的並非藍色的光線,而是指可見光譜中波長介于400~450納米的那一部分,稱之爲高能短波藍光,藍光幾乎存在于所有的LED/LCD光源的設備中,包括電視、電腦、手機、平板、VR。”黨少軍向《IT時報》記者解釋道。 藍光輻射的危害有多大?在2010年國際光協會年會中,全球頂尖光學專家一致指出:短波藍光具有極高能量,能夠穿透晶狀體直達視網膜,藍光照射視網膜會産生自由基,自由基會導致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衰亡,進而導致光敏感細胞缺少養分從而引起視力不可逆的損傷。簡單來說,藍光對人眼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修複的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愛眼協會發布的數據,2006年至2008年因藍光輻射每年導致全球超過30000人失明。 和其他電子設備相比,VR裏的藍光傷害更加特殊和直接。“平常用手機或者看電視的時候,手機尺寸比較小,人的眼睛離屏幕也比較遠,在視網膜成像時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,但是VR不一樣,VR幾乎把整個畫面投射到視網膜上,距離也非常近,這樣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就會成倍增加。”黨少軍表示了自己的擔憂。 同時,VR視頻和遊戲常常會營造的黑暗環境更是雪上加霜,人們看電視、電腦、手機等其他設備時還能用外部環境調節,VR頭盔封閉式的設計卻無法依靠外界光線進行調節。 據記者了解,目前針對藍光輻射有兩種解決方案,一種是給鏡片加上防藍光鍍膜,另一種是改變顯示屏的設計,過濾藍光。黨少軍透露,全球範圍內包括3Glasses在內的一些VR廠商都在積極關注藍光傷害,並研發出過濾藍光的環保型VR眼鏡。 除了在硬件上下功夫之外,軟件過濾藍光也是一個護眼的方式。以蘋果的“nightshift”功能爲例,就是利用軟件過濾了藍光,打開該功能,整體屏幕會變黃,從而起到保護眼睛的效果。 兒童VR安全嗎? “現在大家還沒有防護的概念,安全意識也不足,假如産品應用在教育領域,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,危險系數就會變得很高。”黨少軍表示,在行業初創期VR産品需要多考慮對人的影響,不要等到傷害的事實發生了再去補救。 目前,藍光問題已得到一些VR廠商的關注。國際大廠Oculus在使用說明書中明確規定未滿13歲的兒童,因爲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,視力尚未定型,不允許使用VR眼鏡,13歲以上的青少年,也需要在家長的監督下使用,並且需要確認是否出現身體不適。HTC Vive和索尼PS VR也有類似的規定。 “成人使用的VR眼鏡不管是瞳距還是防藍光方面,都無法直接讓孩子使用,但是現在恰恰是很多孩子在玩VR。”映墨科技董事長吳震表示了自己的憂慮,“正因爲看到了這個市場,今年我們將戰略重點轉向了兒童VR垂直領域,目前針對兒童的第一代VR産品已經問世。” 遺憾的是,根據《IT時報》記者調查,國內關注環保和健康的VR廠商仍然很少。VR藍光輻射對眼睛的傷害在業內人士看來並不是一個特別新鮮的話題,然而除了少數廠商開始逐漸重視這個問題,大部分VR從業者依然對潛在的隱患置若罔聞。多位VR資深從業者向記者表示,在他們看來,造成這種漠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VR目前還在一個初級階段,設備沒有大規模普及,人們也沒有長時間使用VR的習慣。 由于升級硬件設計尤其是改變顯示屏技術的周期較長,成本較大,在VR沒有被大規模、長時間使用的環境下,很多廠商不願意費時費力地去解決藍光問題。“如果要改變顯示屏,最快也要6個月的時間成本。”一位業內人士說道。 將隱患扼殺在搖籃裏 1997年,日本播放的某集《口袋妖怪》中,爲了達到震撼、酷炫的效果,使用了紅→藍→紅→藍高頻率閃爍的效果,播放後導致部分人(幾率1/4000),特別是兒童、青少年視神經受到強烈刺激而出現暈厥、痙攣等反應。 湖北衛視曾經做過VR對眼睛影響的試驗,實驗結果顯示,觀看VR視頻30分鍾後,被測試者的眼部調節功能明顯下降。人眼看到的東西會直接影響人的大腦,當人們帶著一個VR頭盔進入一個忘我世界時,需要廠商從源頭保護用戶的視力,最大可能地減少對人眼的影響。 記者認爲,對于硬件廠商來說,廠商應該樹立防藍光意識,在顯示屏技術和鏡片鍍膜上下功夫,如果因爲消費者少就忽略這一點,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。其次,對于內容制作方來說,在制作內容時不能一味追求視覺刺激,忽略人的生理狀況。最後,熱愛VR體驗的玩家在使用時應該嚴格控制使用時間,畢竟VR設備對眼睛的傷害比手機和電腦大許多。 |
GMT-5, 2025-4-26 23:44 , Processed in 0.292350 second(s), 16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