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BS.ca Forum M都論坛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iBBS.ca Forum M都論坛 娛樂 查看內容

女攝影家鏡頭下的移民者:唐人街的苦澀和蒼涼

2015-10-29 12:38| views: 620| 評論: 0|編輯 |刪除

摘要: 擁擠的唐人街小巷,兩旁房屋的窗口飄出褲衩和內衣;繁華的街道上,年邁的華人婦女推著裝滿廢棄塑料瓶的三輪車彎腰前行;兩鬓花白的老華僑,因爲擔憂付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,不得不拼命運動以保證自己不去醫院……這是 ...
擁擠的唐人街小巷,兩旁房屋的窗口飄出褲衩和內衣;繁華的街道上,年邁的華人婦女推著裝滿廢棄塑料瓶的三輪車彎腰前行;兩鬓花白的老華僑,因爲擔憂付不起高昂的醫療費用,不得不拼命運動以保證自己不去醫院……

這是旅美華人攝影家萬曉燕鏡頭世界裏的美國華人,也是“美華側影,萬曉燕攝影展”中“另類移民者”主題下的部分展品。近日,這場由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主辦的攝影展在北京開幕,兩百多幅照片展示了美國華人的孤獨、焦灼、憂傷、無奈、無助和恐懼。

萬曉燕,這位美國華人世界的平民攝影師,自1999年移民美國後開始,耗費16年時間走遍美國幾十個州,始終把鏡頭對准美國社會的底層華人。“我不關注繁華,我只拍攝美國華人的原生態。‘美華側影’就是美國華人社會的真實側影。”萬曉燕告訴記者。

萬曉燕刻意把自己跟主流攝影拉開距離,她說主流攝影離下層華人的生活太遠。她稱自己的攝影行爲是單打獨鬥,爲了捕捉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華社的唯一一次活動,她會跟警察鬥智鬥勇,使出種種伎倆直到警察同意她參與拍攝爲止。

指著老布什在華社的照片,萬曉燕感歎,2010年,老布什爲兒子小布什競選總統才到華社走動,“實際上是來拉選票,但沒有華文記者和媒體被邀請參加活動,主流社會跟我們有種隔膜感。”萬曉燕說。

“我的作品非主流,非時尚,非唯美。” 萬曉燕說自己的作品是苦澀甚至醜陋的,在她看來,旅美生活千姿百態,底層華人的生活遠遠不是國內大衆認知的那樣光鮮,異鄉、孤獨、排斥感才是她要表達的主題,也構成她眼中的華人移民常態。

2002年,在舊金山的華盛頓街上,萬曉燕每天都會看到一個老華人,老人把中國和美國發生的一些新聞用中英文打印出來,做成牌子,放在街道邊上。有幾天,這個老人沒有出現,旁邊人告訴萬曉燕,老人被一群陌生人毆打受傷,據說他已經多次被毆打了。

美國華社社情複雜,萬曉燕極爲擔心老人,幾天後,老人再次出現在街邊,仍然用原來的方式給行人講述美中故事。萬曉燕拍攝下了老人,微笑的老人顯得倔強,臉上還隱約留有被毆打的傷痕。

曾經,一個獨居無子無女的老華人在看了萬曉燕的攝影展後,感動之余把收藏的相機送給了她,並鼓勵她,“你要把我們美國華人生活真實地記錄下來。以後你開一場展覽我就送你一部相機。”

移民的苦澀和蒼涼

“第一次看到海外華人這麽多的情緒和生活。”聽到看展人這樣的評論,萬曉燕會感動,她說這才是一些海外華人的真實生活。

她舉例子,說新來的移民會站在街頭顯得躊躇不安。在她的鏡頭世界裏,新移民在星條旗背景下張望、隔著鐵絲網看天空、或看著遠方發呆。萬曉燕說,這些移民大多表情麻木,有種風霜感,身體拘謹而狹促,因爲語言不通難以融入主流社會,不知道跟誰交流,經常在街頭和社區徘徊。

老移民中,她喜歡拍攝長者,一個七八十歲老華人鋤著拐杖,顫巍巍地走過街頭,背後廣告牌極爲醒目,牌上寫有 “永恒”英文字。“老移民很多人一輩子不會說英文,但在海外待了一輩子。”萬曉燕說。

“美華側影,萬曉燕攝影展”頗具感染力,但萬曉燕還是覺得不夠,她紅著眼睛哽咽,“那些拿著扁擔,拿著塑料袋,在華社裏隨處冒出的拾荒華人,我拍的時候都在哭。好多很苦的照片,很苦的華人生活片段沒有被選出來展覽,展出的只是十萬分之一作品。”

10月13日,攝影家萬曉燕(左)在北京的展覽現場爲一位加拿大華人介紹她的創作經曆。據了解,美籍華人萬曉燕祖籍江蘇南通,1979年涉足攝影,1999年來到美國,目前定居在加利福尼亞州,主要從事攝影創作和策展等工作,2007年至2015年先後八次參加國際藝術家作品聯展,被美國政府授予“華人藝術家”稱號,多幅攝影作品被加利福尼亞州政府、舊金山政府等機構收藏。僑報特約記者王威攝

非主流的美華人攝影家

作爲一個平民攝影家,萬曉燕的拍攝旅程也是一個普通海外華人的奮鬥史。展覽開幕式上,回憶起艱苦的曆程,她感謝家人的話還沒說完就開始哭泣,邊上的朋友也不停抹淚。

“買菜的時候也拍,送孩子上學拍,什麽都拍,背著相機到處跑。”在朋友的眼裏,50多歲的萬曉燕是一個背著相機到處跑的怪人,她沒有全職工作,丈夫已經退休,小女兒還需要撫養,家中經濟並不寬裕。

萬曉燕朋友透露,爲了保證家庭收入和她的拍攝事業,其丈夫曾辭掉原來的工作,專門找了一份跑長途運輸的工作,丈夫出車時,她就跟著拍攝,靠這種方式,萬曉燕幾乎拍完了整個美國。

萬曉燕資金很少,不同于其他攝影家對攝影器材有嚴格的要求,她拍攝的器材是佳能A1膠卷機,這部1992年買來的相機花了1800港幣,從國內帶到國外,用了整整15年。直到2007年她才換成數碼相機,而這部佳能EOS60d的價格也不過1000美元左右。

萬曉燕留給人的印象,也絕不同于一般人眼中藝術家身上帶有的物質豐足感,她樸素之極。其家人也一樣的樸實,跟她出席攝影開幕式的丈夫,給博物館捐贈青花磁盤時,因爲緊張,手還會發抖。

開幕式後結束的一場討論會上,許多朋友知曉她家境窘迫,轉而爲她下一次展覽出謀劃策,本來是一場作品討論會,到最後幾乎變成幫她湊籌資金的“頭腦風暴”。

有別于其他在美國居住的華人精英,這個對底層華人生活感同身受的攝影家,身上有種難得的原生態,她的作品質樸而極富感染力,多次獲得美國政府以及諸多藝術機構的嘉獎。

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工作人員王女士告訴記者,“美華側影,萬曉燕攝影展”也是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的第一個攝影展、甚至第一個女性華人攝影家展覽。

王女士稱,“像北京這樣的城市,並不缺乏沖擊視覺的攝影,但萬曉燕這場聚焦美國華人底層社會的攝影展,因它的苦澀和蒼涼直擊人心。”

最新評論

iBBS.ca Forum M都論坛

GMT-5, 2024-4-24 08:21 , Processed in 0.090882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© 2013

返回頂部